期刊信息
主办:上海社会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
主管:上海社会科学院
ISSN:1007-6964
CN:31-1048/F
语言:中文
周期:月刊
影响因子:1.711974
数据库收录:
北大核心期刊(1992版);北大核心期刊(1996版);北大核心期刊(2000版);北大核心期刊(2004版);北大核心期刊(2008版);北大核心期刊(2011版);北大核心期刊(2014版);北大核心期刊(2017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1998);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1999);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00-2002);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03);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04-2005);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06-2007);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08-2009);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10-2011);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12-2013);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14-2016);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17-2018);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19-2020);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期刊分类:经济体制改革
期刊热词:
国际贸易
长波的周期性繁荣与环太地区经济前景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江淮论坛}1990年第3期为困难的经济大调整。综观艾闩竞争态势,尽竹美刚在小口广:品十的优势趋于丧失,贸易赤宁和财政赤字包袱沉重,航天小业连续受挫,们灶关同在竞争战略上
《江淮论坛}1990年第3期为困难的经济大调整。综观艾闩竞争态势,尽竹美刚在小口广:品十的优势趋于丧失,贸易赤宁和财政赤字包袱沉重,航天小业连续受挫,们灶关同在竞争战略上刁;无成功之处,扑保持着一定的技术竞争优势。秆米,美日经济技术竞争:阵更加错综复杂化、激烈化,竞争的焦点在于取得第二轮技术创新的主导权。目前要判断美闷和口水淮会成为产业革命的火车头,还儿寸过早。发展中国家要在新的繁荣周期巾经济起飞,取决于两方面因素。一方面,取决于艾,口技术转移途径和传播区域,另一方面,取决于各发展小国家在当前经济调整利改苹小的“助跑”状态。从近十午经济成长的进程来秆,继亚洲四小龙以后,东盟困家、小田、印度、巴西都可能是经济起飞的主要选手。问寸,也难能排除苏联远东地区经济加速发展的可能性,上述国家与地区,眼下都还存在若影响经济起飞的制约因素,例如东盟国家的纤济调整问题,巴西的巨额债务问题,印度的政治社会结构问题,苏联的太平洋经济战略与军小威慑战略如何协削刘题,以及,1,冈的进一步开放、搞活问题。总的来说,环大地区发展,·卜囚家处于不同经济成长阶段,州际分工的互补因素较多,趋近新彳;}技苹命的技术转移范囚,经济起飞群体更有把握在环太地区产生。三、周期性繁荣对环丈经济前景的影响归结以上论述,可以得出一些推论:(1)历次繁荣周期小,技术创新相对集巾于一个经济大国(依次力英国,德国,美同),与此捌比照,这次技术创新由关、日两同形成激烈的技术竞争,更有助于促进技术创新的深度,构造更具广度的繁荣周期。不能排除出现由美、日共同充当产业革命火车头的可能性。(2)从技术创新存在着两个波峰的角度来认识,繁荣周期的景气程度,同时还取决于第二个波峰所造就的新兴产业规模。(3)第二个波峰到来之前的全球经济调整,可能在世界经济平缓增长过程中进行,但要防止出现性质相同寸:三十年代经济大恐慌的剧烈振荡。(4)以美、日为重心的经济大调整,必然深刻影响环太各国与各地区,要求环太各国与各地区重新制订经济发展战略。长波繁荣周期三要素在环太地区的不同组合形式,较为理想的组合方式是:(1)技术创新的第二个波峰值高涨,生物工程、新兴技术在一定时期相对集中地转化为生产力。对环太经济前景有不同的影响。新材料、宇航工程、海洋工程等(2)美国和日本在高技术领域有竞争的一面,也有合作的一面,共同充当产业革命的火车头。(3)继亚洲四小龙步入工业发达国家之后,环太地区有更多的发展中国家加入经济起飞集群。其中作为拥有lo亿人之市场潜力的中国能否经济起飞,对环太经济乃至世长波的周期性繁荣与环太地区经济前暑49界纤济紫辈朽爪大意义。繁荣刑期,儿形成理想组合仅仅是可能存在的选择之一。在实际进程中不能不考虑下述情况的出现:(1)技术创新转化为新兴产业部门的过程时起时伏,延续几十年。或者,技术转移向欧洲、南美传导。(2)美国和日本有一家成为产业革命的火车头,另一家经济实力走向衰落。从美,日两家现今在环太地区的经济作用来看,其中任何一家的经济衰落,都会加深环太各国与各地区经济调整的难度,影响环太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3)中国,东盟集团、苏联远东地区经济发展遇到麻烦,踏步不前,拉开了与美国、日本以及亚洲四小龙的经济技术差距。不同的要素组合方式,一定程度上依存于环太地区的国际经济与政治环境。环太地区是个跨度很大的区域经济,各国与各地区社会制度、文化、种族、经济成长程度上差异非常大,存在着北北、南北、东西、南南多种国际关系,特别是中、苏、美,日的双边关系和多边关系纵横交叉。在未来的十年中,上述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能否相对持街,会作用于环太经济的区域繁荣。环太地区各种国际关系的交叉点,在相当一个时期内仍将聚焦在朝鲜半岛、印支半岛和台湾地区,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朝鲜半岛,印支半岛问题的公正解决和中国的和平统一,是检验环太地区国际经济、政治环境能否持久稳定的晴雨表。面临环太地区错综纷杂的国际关系,无疑“太平洋经济合作会议”(PECC)和其他环太经济合作组织是完全可以作出积极的贡献的。画让让拨拨拨麓50《江淮论坛}1990年第3期化、新技术产品进口替代并举的,伐略。这一战略意味着,出口创汇是实现重化新技术产品进口替代的生命线,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发展中大国在摆脱债务危机上取得成功的先例。对于这一点,必须有清醒的认识。2。进一步改革与开放。自1979年以来,中国在农村经济改革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绒。进一步改革与开放的关键在于:(1)搞活大中城市和大中企业。目前面临的矛盾是,一方面,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要求大小城市和大巾企业充当市场和生产的协调者,另一方面,农村改革后农产品低价政策取消了,农村从原来中央财政积累来源变为财政补贴对象,财政积累的重担都压在大中城市大中企业身上,大中城市和大中企业缺乏组织市场和商品生产的活力。这一矛盾,突出表现在沿海经济效率较高的开放城市。(2)改革与开放必须形成合力,相互促进。目前,沿海大中城市构成了中国开放地带,但是,沿海城市承担税负任务重,城市经济改革试点城市大都布点在内地中小城市,开放与改革落不到一处。上述两个问题,有待于逐步解决。3.保持一个有利于分工、发展、合作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中国是环太地区中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特别需要在环太地区保持一个和平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这些年来,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反对越南地方霸权主义,支持朝鲜和平统乙,改善中日、中美和中苏关系,主张南北和南南合作,加强与环太各国的经济、贸易和文化联系,对环太地区国际经济环境的稳定作出了贡献,也为国外先进技术向中国转移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自五十年代开始的繁荣周期以来,在西太平洋区域形成了一个贯穿日本、南朝鲜,台湾地区、香港地区、新加坡直至澳、新两国的离岸状的经济起飞带。在新的一轮繁荣周期巾,这一经济起飞带有三种移动趋势:一是受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牵引,西移靠岸,二是受中国经济和苏联远东地区经济发展的相互牵引,偏西北上,三是在原地摆动。我们寄期望于第一种发展态势。诚如一个著名的日本经济学者所说,代替美国市场的新的富有魅力的市场,是中国市场。子拥有世界1/5人口的中国能够在新的繁荣周期中实现经济起飞,必将大大促进环太经济和世界经济的繁荣,有助于环太地区的分工、合作与发展。注:①《中国面向太平洋的经济环境},炙亚太经济》1986年2月.②《日本与亚洲太平洋经济的前景》,《世界经济》1987年1月.(作者单位上海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责任编辑王可侠)趋同论”透视陆剑杰“趋同论。是本世纪60年代以后在西方广泛传播的一种经济社会理论。它的基本思想是:在科学技术进步的推动下,当今世界两种对立的社会制度,在其自我调节的过程中,具有了越来越多的共同性,甚至趋向于形成混合型的新制度。西方主张“趋同论”的学者很多,其学说也各不相同。据阿兰.格鲁奇在《比较经济制度》一书中提供的材料,大致分以下两种:第一种,认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国家之间,在经济和非经济诸方面都已产生很多的趋同现象。口世界上的经济制度的基本趋同现象是朝着某种共同的特征前进。……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极端思想,在一个多世纪的难以平息的冲突之后,已相互投降了。”①二者正“趋向最佳的秩序"。②第二种,认为在经济方面,两种制度确实发生了许多趋同现象,但在思想和政治方面,则不存在任何的趋同前景。他们断定,“在今后很长的时期里,思想意识和政治上的差异将继续成为经济制度之间进一步趋向同一的巨大障碍。”⑤近年来,中国有一些学者响应“趋同论”。他们认为,过去强调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根本对立,这是片面的,现在应当注重研究两种制度的共同性。其中,一些学者着眼于“学习资本主义制度”,“取它山之石以攻玉”,有的走向极端,主张用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制度、文化价值观念“全面改造”社会主义,另一些学者则着眼于未来,他们认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是具有许多共同点,处于同一发展阶段上的社会,都是“前共产主义”社会,都是向共产主义过渡的社会形式。本文拟就西方学者的“趋同论”发表一些透视性的意见,以利于正确估量和分析这一理论,这无论对于处理当代世界两种制度的矛盾,还是对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总方针,都是极有益处的。一,“趋同论”的现象学依据“趋同论”的产生有它的背景.第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各国为了缓解内在的深刻矛盾,克服自身的危机,采取适合生产力社会性的调节措施,使资本主义制度发生了一些自我扬弃性质的变化,第二,本世纪50年代以后,社会主义各国逐步认识了旧模式的弊端,或早或迟地开展了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借鉴和引入了现代商品经济的某些机制,使这一制度同现实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以增强经济的活力。这两种制度发生的变化,是“趋同论”赖以存在的现象学依据。具体地说:(一)在生产资料占有形式方面资本主义制度在生产社会性的作用下,不断调节其生产资料的占有形式。历史地
文章来源:《世界经济研究》 网址: http://www.sjjjyjzz.cn/qikandaodu/2020/1029/520.html